早在19世紀,研究者們就已經利用流體力學和物理學開始了對于毫米級氣泡在液體中生成、上升過程的研究。 上個世紀50年代 ,在化工領域開始了對氣泡和液滴的研究。其后,兩相流(氣液、液液)特別是氣液分散相的基礎現象的研究成果,很大的加大了化工機械的大/規模應用。氣泡的微細化是化學工業中讓物質移動,增進化學反應速度的關鍵技術,但在當時尚未出現能夠應用于化工領域的納米微泡發生技術和手段。納米微泡發生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產生的, 21世紀初在日本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其制造方法包括旋回剪切、加壓溶解、電化學、微孔加壓、混合射流等方式,均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微納米級的氣泡。
通常我們把氣體在液體中的存在現象稱作氣泡。氣泡的形成現象,在自然界中的許多過程中都能遇到,當氣體在液體中受到剪切力的作用時就會形成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氣泡。目前,對氣泡的分類與定義并不是十分嚴格,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可分為厘米氣泡(CMB)、毫米氣泡(MMB)、微米氣泡(MB)。所謂的納米微泡,是指氣泡發生時直徑在10微米左右到數百納米之間的氣泡,這種氣泡是介于微米氣泡和納米氣泡之間,具有常規氣泡所不具備的物理與化學特性。
我們是專門生產污水處理菌種的廠家,歡迎廣大客戶前來選購。